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指示精神。近日,首钢建设集团工会结合职工创新工作年度安排,组织召开了有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基层单位工会干部和青年创新代表参加的2017年度职工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围绕着今年以来的职工创新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交流,对今后的职工创新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到2017年年末,首建集团共有1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一冶建公司3个、二冶建公司4个、钢构公司1个、市政公司1个、炉窑公司1个、国际公司1个;带头人共计11人,工作室成员共有143人,培养新的技术骨干人员达75人。今年以来,按照“有领军人物、有活动场地、有工作制度、有课题计划、有攻关节点、有成果效益”的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要求,职工创新工作室加强自主管理,提升创新活动质量,跟踪课题攻关立项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全年完成攻关课题17项,申报专利65项,获得专利授权51项,获得首钢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8项,提合理化建议26条,实施23条。工作室创新成果累积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达数千万余元。在经营生产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市政分公司吴江创新工作室围绕所承担的首钢园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年初确定了横向穿越地下铁路线管道顶进技术、暗挖电缆隧道和横穿铁路线框架桥顶进三项技术开展攻关,在综合管廊、暗挖隧道、道路、景观、管道、冶金、铁路七大专业方面不断研究实验,以促进工期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按照总体计划推进、年底完成的目标,3个攻关课题“横向穿越地下铁路线管道顶进”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受理通知书,“暗挖电缆隧道”获得科学技术三等奖,“横穿铁路线框架桥顶进”获得企业级施工工法的优异成绩,共创造效益40万元。
钢构公司阮新伟创新工作室围绕承建的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钢结构项目、铸造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公交车立体车库施工技术和钢结构装配式电站施工等工程,确定攻关课题,“一种条形基础锚栓群预埋固定装置”、“一种预制墙板支撑装置”、“一种装配式多用途安全防护装置”3项技术在年内完成了国家专利申请并被受理。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项目荣获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优秀焊接工程优秀奖;青钢搬迁1#高线及公辅项目工程荣获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首钢集资建房铸造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4#、7#楼项目,申报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还申报中施企协科技成果1项,联合申报冶金科技成果1项,申报中国钢结构金奖2项,申报首建科技成果2项。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项目钢结构金奖现场评审顺利完成,为企业带来300余万元经济效益。
二冶建王艳玲创新工作室围绕维检工作主动出击,针对迁钢10多年来电子设备超出厂家保修时间、产品更新快、部件损坏严重、更换费用高的特点,把握市场机遇,以电子线路维修为抓手,以“依托迁钢,服务迁钢”为工作理念,带领技术人员为迁钢小区维修电梯变频器、电路板,承担了为迁钢公司天车遥控器改造项目,先后维修电梯变频器2台、电路板5块,改造天车遥控器51台,得到业主单位的认可,实现产值637.5万元。
培养和储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工作室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工作室在紧张的创新工作研发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创新人才和培训一线技术岗位工人放在重要位置,一年来,全集团1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和专业培训28次,参与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281人次,培育孵化新型技术骨干75人。
一冶建王色焊接创新工作室,以首建集团职业技能培训为依托,以职工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学习交流为活动平台,普及焊接材料、工艺、技术创新方法,定期集中组织培训活动,组织技术力量研究焊接技术创新方法,一年来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取证、复审培训班6次,开展特种设备承压焊取证、复审3次,共计培训162人次。针对首建集团建设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多方面、深层次的组织一线焊接工人培训、轮训,为集团储备了大量焊接技术人员。针对一冶建承接的阿尔及利亚制氧工程建设项目,成立了焊接技术攻关小组,抽调出30名焊工先期组织培训,模拟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在制氧工程采用的不锈钢材质S30408、焊丝ER-308L、焊条E308-15焊接技术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维修公司孟丽利创新工作室以传承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结合工程建设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培养锻炼年轻职工的工匠意识,培育青年创新先锋。一是结合迁钢热风炉改造项目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他们提前制定为期30天的活动方案,以全体参战青工为基础,通过三个班施工情况,开展比技术、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对每个班次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使职工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既促进了工程建设,又锻炼了职工队伍,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受到了业主单位的好评。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针对一线青年职工多的特点,开展了38人参加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使青年职工能够掌握操作要点,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加强。三是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开展培训,对于有一定技能的青年职工,工作室开展了一对一的培训,加快青年职工能够更快实现独立操作能力,促进青年技术骨干的快速成长。
在集团工会本次组织的座谈和交流期间,参与活动的各工作室普遍认为: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人员的支撑,培养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知识的沉淀、学习的氛围和时间的积累;加强创新力量还需要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求发展。
本次会议还明确提出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一是升级改造、打造提升。着眼专业化、前沿创新的共性问题,建立集团层面专业化创新中心。二是加强管理、做实做精。对现有的11个创新工作室,按照“6+6”模式,即“六有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要求,加强自主管理,提升创新活动质量,跟踪课题攻关立项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在经营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拓展创建、孵化扩大。围绕经营生产和专业技术中的重点难点,组织引导创建新的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小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覆盖面,发挥孵化效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各单位在创新工作室活动场地、技术攻关设施、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保障。四是总结典型,推广经验。组织创新工作室达标验收,评比示范和优秀创新工作室,选树创新工作室先进个人,培养创新人才,总结创新成果,推广典型经验,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指示精神。近日,首钢建设集团工会结合职工创新工作年度安排,组织召开了有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基层单位工会干部和青年创新代表参加的2017年度职工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围绕着今年以来的职工创新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交流,对今后的职工创新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到2017年年末,首建集团共有1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一冶建公司3个、二冶建公司4个、钢构公司1个、市政公司1个、炉窑公司1个、国际公司1个;带头人共计11人,工作室成员共有143人,培养新的技术骨干人员达75人。今年以来,按照“有领军人物、有活动场地、有工作制度、有课题计划、有攻关节点、有成果效益”的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要求,职工创新工作室加强自主管理,提升创新活动质量,跟踪课题攻关立项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全年完成攻关课题17项,申报专利65项,获得专利授权51项,获得首钢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8项,提合理化建议26条,实施23条。工作室创新成果累积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达数千万余元。在经营生产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市政分公司吴江创新工作室围绕所承担的首钢园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年初确定了横向穿越地下铁路线管道顶进技术、暗挖电缆隧道和横穿铁路线框架桥顶进三项技术开展攻关,在综合管廊、暗挖隧道、道路、景观、管道、冶金、铁路七大专业方面不断研究实验,以促进工期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按照总体计划推进、年底完成的目标,3个攻关课题“横向穿越地下铁路线管道顶进”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受理通知书,“暗挖电缆隧道”获得科学技术三等奖,“横穿铁路线框架桥顶进”获得企业级施工工法的优异成绩,共创造效益40万元。
钢构公司阮新伟创新工作室围绕承建的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钢结构项目、铸造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公交车立体车库施工技术和钢结构装配式电站施工等工程,确定攻关课题,“一种条形基础锚栓群预埋固定装置”、“一种预制墙板支撑装置”、“一种装配式多用途安全防护装置”3项技术在年内完成了国家专利申请并被受理。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项目荣获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优秀焊接工程优秀奖;青钢搬迁1#高线及公辅项目工程荣获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首钢集资建房铸造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4#、7#楼项目,申报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还申报中施企协科技成果1项,联合申报冶金科技成果1项,申报中国钢结构金奖2项,申报首建科技成果2项。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煤场封闭项目钢结构金奖现场评审顺利完成,为企业带来300余万元经济效益。
二冶建王艳玲创新工作室围绕维检工作主动出击,针对迁钢10多年来电子设备超出厂家保修时间、产品更新快、部件损坏严重、更换费用高的特点,把握市场机遇,以电子线路维修为抓手,以“依托迁钢,服务迁钢”为工作理念,带领技术人员为迁钢小区维修电梯变频器、电路板,承担了为迁钢公司天车遥控器改造项目,先后维修电梯变频器2台、电路板5块,改造天车遥控器51台,得到业主单位的认可,实现产值637.5万元。
培养和储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工作室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工作室在紧张的创新工作研发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创新人才和培训一线技术岗位工人放在重要位置,一年来,全集团1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和专业培训28次,参与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281人次,培育孵化新型技术骨干75人。
一冶建王色焊接创新工作室,以首建集团职业技能培训为依托,以职工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学习交流为活动平台,普及焊接材料、工艺、技术创新方法,定期集中组织培训活动,组织技术力量研究焊接技术创新方法,一年来组织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取证、复审培训班6次,开展特种设备承压焊取证、复审3次,共计培训162人次。针对首建集团建设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多方面、深层次的组织一线焊接工人培训、轮训,为集团储备了大量焊接技术人员。针对一冶建承接的阿尔及利亚制氧工程建设项目,成立了焊接技术攻关小组,抽调出30名焊工先期组织培训,模拟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在制氧工程采用的不锈钢材质S30408、焊丝ER-308L、焊条E308-15焊接技术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维修公司孟丽利创新工作室以传承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结合工程建设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培养锻炼年轻职工的工匠意识,培育青年创新先锋。一是结合迁钢热风炉改造项目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他们提前制定为期30天的活动方案,以全体参战青工为基础,通过三个班施工情况,开展比技术、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对每个班次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使职工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既促进了工程建设,又锻炼了职工队伍,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受到了业主单位的好评。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针对一线青年职工多的特点,开展了38人参加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使青年职工能够掌握操作要点,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加强。三是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开展培训,对于有一定技能的青年职工,工作室开展了一对一的培训,加快青年职工能够更快实现独立操作能力,促进青年技术骨干的快速成长。
在集团工会本次组织的座谈和交流期间,参与活动的各工作室普遍认为: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人员的支撑,培养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知识的沉淀、学习的氛围和时间的积累;加强创新力量还需要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求发展。
本次会议还明确提出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一是升级改造、打造提升。着眼专业化、前沿创新的共性问题,建立集团层面专业化创新中心。二是加强管理、做实做精。对现有的11个创新工作室,按照“6+6”模式,即“六有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要求,加强自主管理,提升创新活动质量,跟踪课题攻关立项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在经营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拓展创建、孵化扩大。围绕经营生产和专业技术中的重点难点,组织引导创建新的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小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覆盖面,发挥孵化效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各单位在创新工作室活动场地、技术攻关设施、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保障。四是总结典型,推广经验。组织创新工作室达标验收,评比示范和优秀创新工作室,选树创新工作室先进个人,培养创新人才,总结创新成果,推广典型经验,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