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有这样一支铁军
发布时间 : 2006-01-23 00:36
      打印

这样苦干的场面已经许多年没有看到了,这样铿锵的声音已经许多年没有听到了,这样感动的泪水已经许多年没有流过了。一个严冬的早晨,记者来到首都机场扩建工地,看到了首钢构件厂的职工那热火朝天的拼搏情景。

寒风中,十多个身穿工作棉袄、头戴安全帽的人一字排开,随着口令,同时弯腰拎起地上近40米长的钢绞线,扛在肩上,踩着布满石子的坑坑洼洼的路面,将钢绞线运到100多米外的正在施工的桥下,往已经布好的塑料波纹管里推送。“一二、一二……”伴随着铿锵的口号声,一根根钢绞线顺利就位。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48岁的队伍,是一支月收入刚过千元的队伍,是一支从没有现场施工经验的队伍。就是这支队伍,创出了连续48小时工作在现场、靠人力每日搬运钢绞线100余吨的高速度。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年过五旬的党总支书记;既有生产一线的工人,也有日理万机的厂长。这里没有职务的高低,有的是同甘共苦;这里没有年龄的差异,有的是同样洪亮的口号和坚定的步伐。这是一支铁打的队伍,有铁的纪律和作风,有一种永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这是一支有钢铁意志的队伍,有一种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勇气。
终于撬开市场的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号称亚洲第一的构件厂,曾经历过无数的辉煌。但是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进入九十年代,构件厂生产任务不饱满,职工收入降低,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等死不如死拚”,新的厂领导班子上任后,立志要带领干部职工,以自强自立不服输的精神,杀出一条生存之路。2005年10月,他们经过长时间跟踪和与多家单位的激烈竞争,最终拿到了首都机场二期道桥扩建工程1号、3号、4号和5号4座航站桥的钢筋预应力胀拉施工任务。市场的大门终于撬开了,大家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在机场扩建的8座桥中,有5座需要进行预应力胀拉施工,而构件厂就承担了其中的4座。这可不是一般的桥,桥的上面是飞机的跑道,可以供世界上最大型的客货机起飞和降落,最大载荷要求超过200吨;桥的下面是公路,供机场各种车辆通过。构件厂人深知,这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重点项目,更是构件厂重振雄风、凝聚人心、锻炼作风、寻找生存之路的机遇。全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要用最好的工程质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让业主认可,争取更大的市场。未完待续

新闻中心

这样苦干的场面已经许多年没有看到了,这样铿锵的声音已经许多年没有听到了,这样感动的泪水已经许多年没有流过了。一个严冬的早晨,记者来到首都机场扩建工地,看到了首钢构件厂的职工那热火朝天的拼搏情景。

寒风中,十多个身穿工作棉袄、头戴安全帽的人一字排开,随着口令,同时弯腰拎起地上近40米长的钢绞线,扛在肩上,踩着布满石子的坑坑洼洼的路面,将钢绞线运到100多米外的正在施工的桥下,往已经布好的塑料波纹管里推送。“一二、一二……”伴随着铿锵的口号声,一根根钢绞线顺利就位。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48岁的队伍,是一支月收入刚过千元的队伍,是一支从没有现场施工经验的队伍。就是这支队伍,创出了连续48小时工作在现场、靠人力每日搬运钢绞线100余吨的高速度。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年过五旬的党总支书记;既有生产一线的工人,也有日理万机的厂长。这里没有职务的高低,有的是同甘共苦;这里没有年龄的差异,有的是同样洪亮的口号和坚定的步伐。这是一支铁打的队伍,有铁的纪律和作风,有一种永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这是一支有钢铁意志的队伍,有一种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勇气。
终于撬开市场的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号称亚洲第一的构件厂,曾经历过无数的辉煌。但是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进入九十年代,构件厂生产任务不饱满,职工收入降低,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等死不如死拚”,新的厂领导班子上任后,立志要带领干部职工,以自强自立不服输的精神,杀出一条生存之路。2005年10月,他们经过长时间跟踪和与多家单位的激烈竞争,最终拿到了首都机场二期道桥扩建工程1号、3号、4号和5号4座航站桥的钢筋预应力胀拉施工任务。市场的大门终于撬开了,大家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在机场扩建的8座桥中,有5座需要进行预应力胀拉施工,而构件厂就承担了其中的4座。这可不是一般的桥,桥的上面是飞机的跑道,可以供世界上最大型的客货机起飞和降落,最大载荷要求超过200吨;桥的下面是公路,供机场各种车辆通过。构件厂人深知,这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重点项目,更是构件厂重振雄风、凝聚人心、锻炼作风、寻找生存之路的机遇。全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要用最好的工程质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让业主认可,争取更大的市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