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20日下午,首钢建设集团工会组织召开2018年职工创新工作交流座谈会。集团各单位党委书记、工会干部及各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等近30人参加了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波,总工程师谢木才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集团党委书记助理、工会主席李海龙主持。会上,集团工会副主席赵远征全面总结了2018年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绩;集团钢构公司阮新伟、二冶建公司安自强等作为创新工作室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工作经验;集团领导为职工创新工作室颁发了活动资金;集团技术质量部部长李建辉、一冶建公司党委书记赵圣强、维修公司孟丽利、二冶建裘俊青围绕今年以来的职工创新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设想进行了交流,对今后的职工创新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工会组织领导下以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促进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学习交流、合理化建议的重要载体。2015年以来,首钢建设集团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促使广大员工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智囊团;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为集团生产经营、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首钢建设集团工会以年初每一个创新工作室创新攻关项目申报开始,通过汇总备案、加强对各个工作室的检查和管理,引进了优胜劣汰机制,对4年来命名的集团级创新工作室采取末位淘汰,取消了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由2017年以前的1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减少为10个。其中:二冶建4个,一冶建3个,钢构、市政和维修公司各一个。
2018年以来,集团1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申报专利13项,获得专利受理7项、专利授权6项、取得首钢科技成果奖2项;截止年底工作室共完成课题项目19项,工作室年创效1529.1万元。
当天的座谈交流中,各单位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代表们为一年来辛勤工作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同时也认识到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人员的支撑,培养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知识的沉淀、学习的氛围和时间的积累。加强创新力量还需要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求发展。
此次会议还明确提出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一是升级改造、打造提升。着眼专业化、前沿创新的共性问题,建立集团层面专业化创新平台,加强沟通与协作交流。二是加强管理、做实做精。对现有的10创新工作室,按照“6+6”模式,即“六有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要求,加强自主管理,提升创新活动质量,跟踪课题攻关立项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在经营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拓展创建、孵化扩大。围绕经营生产和专业技术中的重点难点,组织引导创建新的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小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覆盖面,发挥孵化效应。比如:房建方面的工作室目前是空缺,谁来填补这一空白。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各单位在创新工作室活动场地、技术攻关设施、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保障。四是总结典型,推广经验。组织创新工作室达标验收,评比示范和优秀创新工作室,选树创新工作室先进个人,培养创新人才,总结创新成果,推广典型经验,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2018年12月20日下午,首钢建设集团工会组织召开2018年职工创新工作交流座谈会。集团各单位党委书记、工会干部及各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等近30人参加了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波,总工程师谢木才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集团党委书记助理、工会主席李海龙主持。会上,集团工会副主席赵远征全面总结了2018年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绩;集团钢构公司阮新伟、二冶建公司安自强等作为创新工作室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工作经验;集团领导为职工创新工作室颁发了活动资金;集团技术质量部部长李建辉、一冶建公司党委书记赵圣强、维修公司孟丽利、二冶建裘俊青围绕今年以来的职工创新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设想进行了交流,对今后的职工创新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工会组织领导下以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促进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学习交流、合理化建议的重要载体。2015年以来,首钢建设集团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促使广大员工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智囊团;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为集团生产经营、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首钢建设集团工会以年初每一个创新工作室创新攻关项目申报开始,通过汇总备案、加强对各个工作室的检查和管理,引进了优胜劣汰机制,对4年来命名的集团级创新工作室采取末位淘汰,取消了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由2017年以前的11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减少为10个。其中:二冶建4个,一冶建3个,钢构、市政和维修公司各一个。
2018年以来,集团1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申报专利13项,获得专利受理7项、专利授权6项、取得首钢科技成果奖2项;截止年底工作室共完成课题项目19项,工作室年创效1529.1万元。
当天的座谈交流中,各单位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代表们为一年来辛勤工作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同时也认识到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人员的支撑,培养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知识的沉淀、学习的氛围和时间的积累。加强创新力量还需要上下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求发展。
此次会议还明确提出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一是升级改造、打造提升。着眼专业化、前沿创新的共性问题,建立集团层面专业化创新平台,加强沟通与协作交流。二是加强管理、做实做精。对现有的10创新工作室,按照“6+6”模式,即“六有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要求,加强自主管理,提升创新活动质量,跟踪课题攻关立项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做实、做精、做强,在经营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拓展创建、孵化扩大。围绕经营生产和专业技术中的重点难点,组织引导创建新的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小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覆盖面,发挥孵化效应。比如:房建方面的工作室目前是空缺,谁来填补这一空白。进一步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各单位在创新工作室活动场地、技术攻关设施、活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保障。四是总结典型,推广经验。组织创新工作室达标验收,评比示范和优秀创新工作室,选树创新工作室先进个人,培养创新人才,总结创新成果,推广典型经验,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