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钢结构住宅——突破保障性住房性价比的钥匙
发布时间 : 2011-08-01 09:55
      打印

      

编者按:建设成本,无疑是中国保障性住房推广发展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社会上存在保障性住房是质量低下、功能单一的住房的误解也不足为怪,有人甚至说作为保障性住房之一的经济适用房都无需设有独立的卫生间。这自然与建设成本的“经济性”有关。但“造价不高质量高,规格不高功能全”历来是住宅建设业界追求的境界,所以在经济适用房上,“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有时并不适用。
    钢结构住宅,也许就是突破造价与质量功能之间矛盾瓶颈的一把神秘钥匙。
    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保障民生,与发展住宅产业化,均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政策。怎样才能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住宅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保障民生的目标,又使住宅建筑产业化得以迅速发展呢?
    业界专家认为:钢结构住宅是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因而是保障性住房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钢结构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便于实现产业化等显著特性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是近年所遇强烈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重大人员伤亡等惨重损失而产生的反面教育,使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及建设主管部门认识到:在地震多发区更多地建造重量轻及柔韧性、刚性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是抗震减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无论从民生的需求、住宅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化的要求,还是国家政策关于住宅建筑的导向等方面看,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都有着广阔的空间与美好的前景。
    然而,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并不顺利。及至今天,无论是钢结构制造企业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都未见有把钢结构住宅作为市场主打阵地的,这也足以说明问题。事实上,钢结构住宅是最能实现住宅产业化的一种住宅建造方式,其之所以没有大量推广,性价比未被业界认可便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由此涉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均问题,而这又与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有关。中国钢结构行业的一些专家教授认为,钢结构住宅造价高是一种误解。仅仅就造价看,钢结构住宅似乎是高了些,但如果算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钢结构住宅的节能、环保等效益,算上钢结构建筑的材料基本可以永远循环利用的话,钢结构住宅的造价就一点也不高。从这个角度说,钢结构住宅是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也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保障性住房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为了继续积极推动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应用与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政策已将此确定为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与产品。从有利于推进和加快步伐出发,业界专家纷纷建议:
    一、在立法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法规来促进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全国和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要加大贯彻推广钢结构建筑技术政策的力度,在住宅建设规划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特别是地震设防区的住房建设中,列入强制应用钢结构住宅的内容。
    二、确立和制定有效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金融经济扶持政策。如建立“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专项基金”,向钢结构住宅制造企业和普通居民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对一些特殊性质的钢结构住宅如老龄住宅、节能住宅等还可申请特殊的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等。以这些措施引导企业,使其研究发展方向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相一致。还可通过税收优惠或提供研究经费等手段,支持钢结构住宅项目的建设,同时,还应实施建立节能环保示范工程、产业化基地等奖励制度与相关措施。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专业化从事钢结构住宅研发、设计或建设单位的工作;支持钢铁企业或钢结构施工企业分别或联合组建专业化和产业化的钢结构房屋公司,直接为市场提供商品化的钢结构住宅。应以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联合有关单位继续进行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工作,包括优化结构体系与混合结构、组合结构的选用;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与优化措施,提供性能良好经济实用的配套轻质墙体材料以及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消耗减震抗震措施,切实解决应用中的技术难点。
    四、不断总结与交流经验,制定专门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通过采取优化技术与管理措施,切实为社会提供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的钢结构住房。 来源:建筑时报 

新闻中心

      

编者按:建设成本,无疑是中国保障性住房推广发展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社会上存在保障性住房是质量低下、功能单一的住房的误解也不足为怪,有人甚至说作为保障性住房之一的经济适用房都无需设有独立的卫生间。这自然与建设成本的“经济性”有关。但“造价不高质量高,规格不高功能全”历来是住宅建设业界追求的境界,所以在经济适用房上,“一分钱一分货”的理论有时并不适用。
    钢结构住宅,也许就是突破造价与质量功能之间矛盾瓶颈的一把神秘钥匙。
    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保障民生,与发展住宅产业化,均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政策。怎样才能使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住宅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保障民生的目标,又使住宅建筑产业化得以迅速发展呢?
    业界专家认为:钢结构住宅是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因而是保障性住房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钢结构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便于实现产业化等显著特性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尤其是近年所遇强烈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重大人员伤亡等惨重损失而产生的反面教育,使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及建设主管部门认识到:在地震多发区更多地建造重量轻及柔韧性、刚性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是抗震减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无论从民生的需求、住宅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化的要求,还是国家政策关于住宅建筑的导向等方面看,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都有着广阔的空间与美好的前景。
    然而,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并不顺利。及至今天,无论是钢结构制造企业还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都未见有把钢结构住宅作为市场主打阵地的,这也足以说明问题。事实上,钢结构住宅是最能实现住宅产业化的一种住宅建造方式,其之所以没有大量推广,性价比未被业界认可便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由此涉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均问题,而这又与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有关。中国钢结构行业的一些专家教授认为,钢结构住宅造价高是一种误解。仅仅就造价看,钢结构住宅似乎是高了些,但如果算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钢结构住宅的节能、环保等效益,算上钢结构建筑的材料基本可以永远循环利用的话,钢结构住宅的造价就一点也不高。从这个角度说,钢结构住宅是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也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保障性住房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为了继续积极推动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应用与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政策已将此确定为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与产品。从有利于推进和加快步伐出发,业界专家纷纷建议:
    一、在立法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法规来促进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全国和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要加大贯彻推广钢结构建筑技术政策的力度,在住宅建设规划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特别是地震设防区的住房建设中,列入强制应用钢结构住宅的内容。
    二、确立和制定有效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金融经济扶持政策。如建立“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专项基金”,向钢结构住宅制造企业和普通居民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对一些特殊性质的钢结构住宅如老龄住宅、节能住宅等还可申请特殊的财政补贴或低息贷款等。以这些措施引导企业,使其研究发展方向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相一致。还可通过税收优惠或提供研究经费等手段,支持钢结构住宅项目的建设,同时,还应实施建立节能环保示范工程、产业化基地等奖励制度与相关措施。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专业化从事钢结构住宅研发、设计或建设单位的工作;支持钢铁企业或钢结构施工企业分别或联合组建专业化和产业化的钢结构房屋公司,直接为市场提供商品化的钢结构住宅。应以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联合有关单位继续进行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工作,包括优化结构体系与混合结构、组合结构的选用;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与优化措施,提供性能良好经济实用的配套轻质墙体材料以及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消耗减震抗震措施,切实解决应用中的技术难点。
    四、不断总结与交流经验,制定专门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通过采取优化技术与管理措施,切实为社会提供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的钢结构住房。 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