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共北京市委对“十二五”规划建议不再提GDP
发布时间 : 2010-12-07 15:11
      打印

 

中共北京市委公布对十二五规划建议;发展目标更宏观,未提具体指标

  

 新京报讯 北京“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进入论证衔接阶段。6日,北京市委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外公布,建议没有此前常用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化指标,如GDP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提高

 建议分析,首都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与五年前北京市委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稿相比,此次建议更多强调北京未来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主要目标的建议不再强调量化指标,而更多着墨于交通、人口管理、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更加注重“主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议没有各类具体指标

 与“十一五”建议相比,北京市委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更强调协调和统筹,明确提出首都的发展应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首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上,北京市委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稿量化很细致,具体到了发展变化的百分比上。如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北京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

 着墨重点在焦点问题

 在6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主要目标未再强调量化指标,而是被归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等6大方面,更多着墨于近期普遍关注的领域和矛盾。其中,“点名”关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区、人口调控服务管理、交通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及城乡社保体系健全等焦点问题。

 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文化的发展繁荣”被首次纳入“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文化设施普及成为北京发展软实力的内容。

 【北部地区】

 中关村建两科技城

 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与未来科技城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东部地区】

 聚焦通州新城建设

 东部地区聚焦通州新城建设,推动临空经济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高端商务、现代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西部地区】

 建首钢高端服务区

 加快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积极打造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推进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

 【南部地区】

 建首都新机场项目

 全面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抓好首都新机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房山高端制造业新区建设,举办好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大幅提高城南发展水平。

新闻中心

 

中共北京市委公布对十二五规划建议;发展目标更宏观,未提具体指标

  

 新京报讯 北京“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进入论证衔接阶段。6日,北京市委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外公布,建议没有此前常用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化指标,如GDP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提高

 建议分析,首都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与五年前北京市委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稿相比,此次建议更多强调北京未来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主要目标的建议不再强调量化指标,而更多着墨于交通、人口管理、改善住房条件等方面,更加注重“主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议没有各类具体指标

 与“十一五”建议相比,北京市委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更强调协调和统筹,明确提出首都的发展应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首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上,北京市委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稿量化很细致,具体到了发展变化的百分比上。如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北京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

 着墨重点在焦点问题

 在6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主要目标未再强调量化指标,而是被归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等6大方面,更多着墨于近期普遍关注的领域和矛盾。其中,“点名”关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区、人口调控服务管理、交通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及城乡社保体系健全等焦点问题。

 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文化的发展繁荣”被首次纳入“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文化设施普及成为北京发展软实力的内容。

 【北部地区】

 中关村建两科技城

 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与未来科技城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以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为依托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东部地区】

 聚焦通州新城建设

 东部地区聚焦通州新城建设,推动临空经济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高端商务、现代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西部地区】

 建首钢高端服务区

 加快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积极打造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推进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

 【南部地区】

 建首都新机场项目

 全面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抓好首都新机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房山高端制造业新区建设,举办好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大幅提高城南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