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模
刘士刚
发布时间 : 2010-07-30 12:59
      打印

 

刘士刚,男,1956年9月生人,党员。汉族,中技文化,现任首建二安装分公司电装施工项目部副经理。先后两次被评为原首冶级先进职工,2003年北京市技术创新标兵。2004年度三大工程三等功。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几年来,刘士刚同志始终围绕公司党委的中心工作,结合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具体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团结和带领干部员工拼搏苦干,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重点工程,为公司拓宽市场、锻炼队伍、积累业绩经验做出积极努力。

2004年,刘士刚带领电气施工项目部先后承担了首秦和迁钢项目电气设备安装主攻任务,在工期紧、任务量大、人员紧张、新项目多等困难情况下,出色完成了迁钢二总降1 lOW变电站、1号、2号转炉、I号、2号高压配电室、连铸转炉循环水泵房、炼钢主控楼、主厂综合管网、成品跨、吊车电气等19个工程项目,共完成了设备532台套、电缆缚设200000米、配管35000米的施工任务,合计产值约2740万元。多次受到指挥部,承包部的表彰,在迁钢工程中打出了较高的信誉。

在首秦工程中,由于当时北京、迁钢、南昌等工程与首秦工程同时开工,电装施工人员非常紧张,加之前道工序拖期,电气安装的压力非常大,刘士刚同志带领50几名工人,苦干巧干,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建安产值1 100万元,创下电装近年来的奇迹。在主控中心高低压配电室工程中,第一台设备进场至具备受、送电条件,只用了15天时间,完成了36台高压柜、28台低压柜、6台高压电容器补偿柜、2台电力变压器、2200米电缆的安装调试工作,创造了首秦工程高压系统第一个具备送电条件,第一个送电的佳绩。在原料系统施工中,由于指挥部压缩工期,兄弟单位承担的配电室及电缆沟施工条件交安装晚,为确保从烧结高压室至翻车机配电室的电缆沟支架达到与土建电缆同时贯通,他们不等不靠,外协单位讲条件,不给凿预埋件,刘士刚组织工人自己凿,主动创造条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昼夜拼抢,创出了原料系统从开始敷设第一条电缆到试车仅用了18天时间完成的施工高速度,共完成设备安装42台套,电缆敷设12000米。刘士刚同志在此项工程中荣立了三等功。

该同志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还做到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积极主动解决施工中的技术和施工难题,降低工程投入、满足工期要求。迁钢工程炼钢主厂EF跨天车滑线,按照设计要求投入使用后,由于350T、160T天车同时重负荷使用,加上滑线长度非常大,造成线路压降过高,满足不了正常生产的需要,当时正是设备安装高峰,天车三班不断的使用,不能停产,为解决施工难题,刘士刚反复对照图纸和现场实际,反复测算数据和技术参数,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检查自己的方案,并征求设计、业主及指挥部的认可,提出了在滑线现有电源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在南北两侧敷设电源电缆,进行补偿,缓解压降过高的矛盾;为解决设备安装高峰天车利用率高的矛盾,该同志又确定了将电缆敷设到位,组织人员同时双向接线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压缩施工周期,缓解天车紧张的矛盾,先后停电两次16小时完成了施工任务。投入使用后,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压降过高的矛盾,确保了正常生产的需要,还节约电源电缆300余米、减少人员投入20人,降低工程成本20余万元。

刘士刚同志不仅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著称,工作中还密切联系群众,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大家,特别是在远离公司大本营的外施工中,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电装项目部的小郑由于响应公司号召将原住房拆迁,小郑经常到外地施工,妻子和孩子没有人照顾,刘士刚主动提出将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给他们母子居住。解决了实际困难,使小郑更加安心工作,多次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立功受奖。刘士刚认为自己于的出色并不是目的,要真正把整个队伍锻炼成为能征善战、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之师,企业的市场前景、核心竞争能力才会不断加强。为此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和好的施工方法全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的同志。使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很快。他已经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和亲密伙伴。

劳模

 

刘士刚,男,1956年9月生人,党员。汉族,中技文化,现任首建二安装分公司电装施工项目部副经理。先后两次被评为原首冶级先进职工,2003年北京市技术创新标兵。2004年度三大工程三等功。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几年来,刘士刚同志始终围绕公司党委的中心工作,结合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具体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团结和带领干部员工拼搏苦干,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重点工程,为公司拓宽市场、锻炼队伍、积累业绩经验做出积极努力。

2004年,刘士刚带领电气施工项目部先后承担了首秦和迁钢项目电气设备安装主攻任务,在工期紧、任务量大、人员紧张、新项目多等困难情况下,出色完成了迁钢二总降1 lOW变电站、1号、2号转炉、I号、2号高压配电室、连铸转炉循环水泵房、炼钢主控楼、主厂综合管网、成品跨、吊车电气等19个工程项目,共完成了设备532台套、电缆缚设200000米、配管35000米的施工任务,合计产值约2740万元。多次受到指挥部,承包部的表彰,在迁钢工程中打出了较高的信誉。

在首秦工程中,由于当时北京、迁钢、南昌等工程与首秦工程同时开工,电装施工人员非常紧张,加之前道工序拖期,电气安装的压力非常大,刘士刚同志带领50几名工人,苦干巧干,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建安产值1 100万元,创下电装近年来的奇迹。在主控中心高低压配电室工程中,第一台设备进场至具备受、送电条件,只用了15天时间,完成了36台高压柜、28台低压柜、6台高压电容器补偿柜、2台电力变压器、2200米电缆的安装调试工作,创造了首秦工程高压系统第一个具备送电条件,第一个送电的佳绩。在原料系统施工中,由于指挥部压缩工期,兄弟单位承担的配电室及电缆沟施工条件交安装晚,为确保从烧结高压室至翻车机配电室的电缆沟支架达到与土建电缆同时贯通,他们不等不靠,外协单位讲条件,不给凿预埋件,刘士刚组织工人自己凿,主动创造条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昼夜拼抢,创出了原料系统从开始敷设第一条电缆到试车仅用了18天时间完成的施工高速度,共完成设备安装42台套,电缆敷设12000米。刘士刚同志在此项工程中荣立了三等功。

该同志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还做到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积极主动解决施工中的技术和施工难题,降低工程投入、满足工期要求。迁钢工程炼钢主厂EF跨天车滑线,按照设计要求投入使用后,由于350T、160T天车同时重负荷使用,加上滑线长度非常大,造成线路压降过高,满足不了正常生产的需要,当时正是设备安装高峰,天车三班不断的使用,不能停产,为解决施工难题,刘士刚反复对照图纸和现场实际,反复测算数据和技术参数,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检查自己的方案,并征求设计、业主及指挥部的认可,提出了在滑线现有电源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在南北两侧敷设电源电缆,进行补偿,缓解压降过高的矛盾;为解决设备安装高峰天车利用率高的矛盾,该同志又确定了将电缆敷设到位,组织人员同时双向接线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压缩施工周期,缓解天车紧张的矛盾,先后停电两次16小时完成了施工任务。投入使用后,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压降过高的矛盾,确保了正常生产的需要,还节约电源电缆300余米、减少人员投入20人,降低工程成本20余万元。

刘士刚同志不仅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著称,工作中还密切联系群众,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大家,特别是在远离公司大本营的外施工中,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电装项目部的小郑由于响应公司号召将原住房拆迁,小郑经常到外地施工,妻子和孩子没有人照顾,刘士刚主动提出将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给他们母子居住。解决了实际困难,使小郑更加安心工作,多次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立功受奖。刘士刚认为自己于的出色并不是目的,要真正把整个队伍锻炼成为能征善战、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之师,企业的市场前景、核心竞争能力才会不断加强。为此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和好的施工方法全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的同志。使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很快。他已经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和亲密伙伴。